“诗经娃娃”美育课堂来啦!
自7月19日起,我院“诗经娃娃”美育课堂实践团先后前往扬州市施桥镇滨江花园社区和便益门社区,陪伴社区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充实而有趣的假期。实践团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以《诗经》为文化载体,在课堂上嵌入文本解读、说文解字、手工刮画、话剧表演、古琴茶艺、非遗体验等多种特色活动,向孩子们传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美。
7月中旬,经典传习社“诗经娃娃”美育课堂团队来到扬州市施桥镇滨江花园社区开展以“敬业”为主题的《诗经》美育课程,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美育体验。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在志愿者张珂颖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一起走近了《芣苢》的故事,了解了古人的劳动场面,也体会到了古人劳动的艰辛。
敬业,不仅仅简单地劳动,更是一种责任。志愿者张珂颖正在和小朋友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有工人、医生、护士、消防员、教师……也正是这些职业者的敬业,才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非遗技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手艺人们精益求精达成的技艺。今天的美育课堂,就邀请到了扬州通草花技艺的传承人,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高超技艺,体会非遗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大家先把通草片放在湿毛巾里,浸湿之后,通草片就会有韧性,这样方便我们做花瓣的造型”,在手艺人朱欣的耐心讲解下,小朋友们听得都很认真。眼看着通草片从硬到软,从平面到立体,变成了一朵栩栩如生的桃花,让小朋友们不禁“叹为观纸”。看着朱欣手里精美的作品,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做一次“手艺人”,做一朵属于自己的通草花。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小朋友们也都化身小工匠,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浸润,裁剪,凹片,粘贴,塑形,上色,每一步小朋友们都全神贯注地做着。不一会,白色的通草片就在一双双小手的翻转中变成了一朵朵颜色鲜艳、各具形态的桃花,将植物的美感直观立体地展现了出来。
学习完通草花们的小朋友还是意犹未尽,主动做起了“创艺人”。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用生活里常见的纸杯巧妙地表现了“二十四节气”。看着小朋友们的杰作,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从学习古代人们的劳动,到领略非遗文化技艺,再到成为小小创艺家,孩子们对劳动、敬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我们的美育小课堂!
点击传送门,文章末尾有精彩视频哦!
_现场直击:非遗进课堂,巧手制节气
?点击标题阅读
“诗经娃娃”美育课堂实践团
志愿者们与“美”的故事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小编来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哦!1.外出记得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2.在家中也要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3.防疫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别让情绪也沾染上“病毒”
文、图
文学院经典传习社“诗经娃娃”美育课堂实践团队
编辑
嵇可风
/扬州大学文学院宣报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