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通草 > 小通草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重读经典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应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9 14:20:33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pf.39.net/bdfyy/

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应用

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与辨证论治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温病的发生和流行,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至今仍为临床医学一大棘手难题。温病学蕴含着历代医家防治温病的丰富学术理论和经验,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和经验对于防治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认识和防治温病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温病学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临床治疗,而如何使温病学的理论更广泛地指导临床实践,在当前乃至今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以来,医界多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学(主要是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列为中医的“四大经典”。所以,中医外感病的辨证论治,自当以《伤寒论》与温病学为其代表。伤寒奠其基,温病绪其余。《内经》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谓:“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究其意,皆与《伤寒论》理一贡之。而温病学与之相比,则着重讨论了温热与湿热两类外感病。不过,《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领,以气血阴阳的消长变化为立论之理;温病学以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为纲领,同样以气血阴阳的消长变化为立论之理。因此,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一开始便说:“辨卫气营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叶氏的“同”,是就两者的立论之理而言的;叶氏的“异”,不独指两者的差异,理解为温病学的治疗方法之异彩纷呈,似乎更为合理。《伤寒论》在太阳病里讨论狭义伤寒与中风较多,温病学则在卫分证中讨论风温、湿温初起时的诊治为多。而《伤寒论》对于阳明病腑实证之后,因邪热进一步消烁营血,乃至耗竭真阴情况下的治疗,仅泥于大承气汤一方急下存阴,不免令入心生遗憾。比较之下,温病学在气分证之后的营分证、血分证的治疗上,从玉女煎、化斑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以及一路下来的“三宝”“三甲复脉”“大小定风”等等,确实给人以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异彩纷呈之感。从“伤寒奠其基”里,令人看到了自《内经》以来中医理论体系的同一性;从“温病绪其余”中,令人看到了自《内经》以来中医临床诊疗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温病学理论对临床上多种急性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甚至对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学科的某些疾病,都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如何便温病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以造福于百姓是我们要潜心研究、实践并贯之以终的事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rybw/1150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通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