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通草 > 小通草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冷东广州十三行与中西绘画艺术交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1 17:41:51
广州是清代中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成为中外贸易、外交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广州十三行在绘画艺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洋绘画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对岭南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十三行与西洋绘画传入

公元14世纪以后,欧洲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清代以前,文艺复兴的重要成果西洋绘画就通过广州非正式进入中国。如意大利耶稣会土罗明坚(MichelRuggieri)于~年间(明万历八年至十一年)将西洋宗教美术作品带入广州,“在他的会所里还陈列着许多别样的新奇物品,例如声调悠扬的新乐器,意国的美术印刷品,不特令人奇异印工的美妙,装订的富丽,内中尽是圣母事迹及信德奥理的插图,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作品用西洋透视方法作画,人物生动,栩栩如生,吸引不少民众和广州画家参观。罗明坚还将天主教宗教画印刷品扩散到肇庆等地,成为明清时期在中国内地传播西洋绘画艺术的第一人。明代晚期西方传教士阿尔法罗(PierreAlfaro)、利玛窦(MatteoRicci)、龙华民(NicolasLongobardi)、金尼阁(NicolasTrigault)等人皆通过广州携带宗教性质的西洋绘画进入中国。这些美术作品是非正式流入中国的,主要是用于宗教传教的陪衬,影响是有限的。

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国力鼎盛,清代社会对美术的推崇和收藏嗜好也达到极致,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辉煌。而同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方兴未艾,也影响清代朝野开始接受西方绘画艺术,使清代绘画呈现出多样性与创造性的传承与创新。

乾隆二十二年()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只保留广州与西方国家海路的贸易职能,直至年南京条约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也成为西洋绘画进入中国的正常通道。粤海关即从官方渠道进口了“油画”、“玻璃镜镶玻璃油画”等西方绘画作品。⑥如雍正六年()至雍正十三年(),广东官员进贡到宫廷的“洋货”类贡品中就有“风琴画、洋画片、洋油画⑦等。乾隆年间两广总督兼任粤海关监督李侍尧进贡的贡品中就有“洋油画小挂屏一对”。⑧乾隆朝文人沈复游历广州后称:“十三洋行在幽兰门之西,结构与洋画同。”⑨说明沈复已经观看过以十三行商馆为内容的西方绘画作品。十三行商也成为中国欣赏西洋绘画较早的群体。欧洲传教士马尔科姆(HowardMal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rybw/11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通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