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通草 > 小通草入药部位 > 正文 > 正文

中医治百病呃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2 15:31:09
白癜风的治疗方案 http://m.39.net/pf/a_4642899.html

一、概念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诊断依据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西医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和胃肠神经官能症、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及胸腹手术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之呃逆,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症。常伴胸膈痞闷、胃脘嘈杂灼热、嗳气、情绪不安等症状。

2.多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受凉等诱发因素,起病较急。

.呃逆控制后,作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干呕干呕与呃逆同有胃气上逆的病机,同有有声无物的诊断依据,二者应予鉴别。呃逆的特点是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其声短促而频;干呕的特点为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其声长而浊,多伴恶心,属于呕吐病,二者不难鉴别。

2.嗳气嗳气与呃逆也同属胃气上逆之证,但呃逆的特点为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嗳气的特点则是声长而沉缓,多可自控。

(三)辨证要点

1.辨病情轻重呃逆有轻重之分,轻者多不需治疗,重者才需治疗。若属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无明显兼证者,属轻者;若呃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则属较重者,需要治疗。若年老正虚、重病后期及急危患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则属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重证。

2.辨寒热虛实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面青肢冷,舌苔白滑,多为寒证;呃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口臭烦渴,面色红赤,便秘溲赤,舌苔黄厚,多为热证;呃声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出无力,脉虚弱者,多为虚证;呃逆初起,呃声响亮,声频有力,连续发作,脉实者,多属实证。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呃逆的治疗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治法。平呃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在此基础上,可辅以降逆平呃之品,以利膈间之气。对于危重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二)分证论治

1.胃火上逆证

证候: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

基本处方:生石膏0g,知母10g,北沙参0g,麦门冬20g,法半夏10g,山药15g,柿蒂10g,竹茹10g,甘草5g。

2.胃中寒冷证

证候: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

基本处方:丁香g,柿蒂10g,干姜6g,党参10g,通草5g,刀豆0g。

.气机郁滞证

证候: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代表方:五磨饮子。

基本处方:代赭石10g,旋覆花10g,橘红10g,法半夏10g香附10g,党参10g,沉香10g,生姜5g,瓦楞子0g。

4.脾胃阳虚证

证候: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代表方:理中丸。

基本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g,炮干姜8g,吴茱萸5g,丁香g,柿蒂10g,刀豆0g,炙甘草10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

取穴:攒竹、风池、内关、膈俞、气海。

操作:针刺攒竹穴,即沿眉头凹陷斜刺0.5寸,用高速捻转的方法进行强刺激,并瞩患者配合呼吸和憋气;风池穴,宜向咽喉方向进针,深刺1?1.2寸,用捻转方法进行强刺激;其余各穴为常规针刺,用捻转泻法。留针10分钟。

(二)推拿疗法

1.胃火上逆证取仰卧法,医生用双手相叠,以中脘为中心顺时针摩腹60次,再用掌按法持续按压中脘、神阙、巨阙穴各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取俯卧位,医生用捏脊法自腰骶部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下而上反复捏拿5遍;再用手掌横擦八髎穴5分钟,以热为度;最后用一指禅推法推胃俞、膈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2.胃中寒冷证取仰卧位,医生用双手掌相叠,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腹60次;再用手小鱼际从膈下向腹部直推,重复进行5遍;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缺盆、膻中、乳根、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取俯卧位,医生用手掌擦其背部膀胱经,反复进行5遍,以热为度;再用一指禅推法推膈俞、胃俞穴各2分钟,以酸胀为度;最后用指擦法横擦左背部2分钟。

.气机郁滞证取仰卧位,医生先用手掌横擦胸部及两胁,以微有热感为度;再用拇指指端点按中府、云门、期门、章门各0下,再按揉合谷、足三里、内关、丰隆穴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最后用右手中指勾揉天突穴1分钟。取俯卧位,医生用拇指一指禅推法推肝俞、肺俞穴各2分钟。

4.脾肾阳虚证取仰卧位,医生用双手掌相叠,以中脘为中心顺时针摩腹6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膻中、鸠尾、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最后用中指勾揉天突穴1分钟。取俯卧位,家人用手掌自上而下直擦督脉及膀胱经,重复进行15遍,再横擦左侧背部脾胃对应区15遍;最后用拇指一指禅推法推脾俞、胃俞、膈俞、肾俞穴各1分钟。

(三)刮痧疗法

1.胃火上逆证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刮板角部点刮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和手背合谷穴各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公孙、内庭穴各0次,可不出痧。

2.气机郁滞证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刮板角部点刮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0次,以出痧为度。刮期门穴及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间,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先左后右。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侠溪、太冲穴各0次,可不出痧。

.脾胃阳虚证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刮板角部点刮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经脾俞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腹部,从中脘至气海穴,由上至下,刮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0次,可不出痧。

(四)拔罐疗法

1.胃中寒冷证

取穴:水突、膻中、巨阙、关元、内关。

操作:上述各穴用艾条温和灸各10分钟后拔罐(除水突外),留罐15分钟,每日1次,呃止即停。

2.气机郁滞证

取穴:膈俞、肝俞、胆俞、膻中、中脘、期门。

操作: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次为1个疗程。

五、药膳食疗

(一)竹茹麦冬茶

适用于胃火上逆证。

原料:竹茹15g,麦冬0g,冰糖6g。

制法:将竹茹、麦冬放入砂锅中,加清水S00m1,浸透,煎煮至00m1,去渣取汁,加入冰糖待其溶化后和匀,分多次饮用。

(二)生姜大枣粥适用于胃中寒冷证。

原料:生姜8片,大枣2枚,粳米g。

制法:生姜洗净,切成薄片或细粒,加入到洗净的粳米中,放入大枣,同煮成粥。

(三)柿蒂梅花粥

适用于气机郁滞证。

原料:粳米50g,柿蒂个,生姜片,白梅花g。

制法:取粳米洗净后煮粥,水沸后加入柿蒂、生姜,粥快熟时加入白梅花,再煮片刻后捞出柿蒂、生姜渣即可。

(四)柿蒂党参粥

适用于脾胃阳虚证。原料:党参10g,柿蒂8g,丁香g,生姜片,粳米g,红糖适量。

制法:将党参、柿蒂、丁香、生姜洗净后加水煎取留汁;粳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及药汁煮粥,粥熟后放入适量红糖搅匀调味即可。

六、运动与情志疗法

(一)运动疗法

1.屏气法直接屏住呼吸0?45秒,可尝试多次。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2.深呼吸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塑料袋呼气法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抑制打嗝。

4.喷嚏止嗝法打嗝时,如果想办法打个喷嚏,就可以止隔,可以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喷嚏。

5.发笑止嗝法婴儿打嗝时,可将婴儿抱起,用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搔痒至婴儿发出笑声,一般打嗝即可停止。

(二)情志疗法

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精神刺激,转移注意力。可用惊吓法止呃逆。

惊吓法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制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应慎用。

七、预防与保健

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饮食不可吞咽过猛,进食时避免恼怒,发作期间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久病重病出现呃逆,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文章来源:转自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rybw/1179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通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