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通草 > 小通草生理特性 > 正文 > 正文

九种体质的辨别之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调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7 10:36:07

昨天咱们说的体质是“痰湿体质”,那今天顺势来讲讲“湿热体质”。这两种体质不仅名字相像,内在也有些相同。人的体质如果湿气大,这种情况属于痰湿体质,但如果湿气里又带“热”,那么就得改称为湿热体质了。虽然这两种体质仅有一字之差,但是他们在中医的辨证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湿热体质有很多和痰湿体质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湿热体质的患者,体型有偏胖者,也有消瘦者,皮肤爱出油,同是也爱长痘痘,口苦口干口气大有异味,小便短赤,大便比起痰湿体质的人群燥结。性格也不是痰湿体质的人群一样温和,而是急躁易怒。

导致湿热体质的病因是?

1.先天禀赋(遗传)

2.嗜烟酒、常熬夜

3.滋补不当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4.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5.环境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如广东,福建。亚健康状态多见湿热体质。

湿热的湿

所谓湿,即水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湿热的热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养生要点:注意清热利湿

对策:食忌辛温滋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雯助热的食物。

起居避暑湿,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减少户外活动时间。运动宜增强,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可常吃绿豆、红小豆、绿茶、菊花、西瓜、苦瓜等清热食物,化湿可吃扁豆、薏仁、荷叶、藿香、豆蔻、砂仁、山药等,平时也可以用这些食物熬粥或泡茶。

易患病症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湿疹、银屑病、汗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辨证施治

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等。

六一散成分: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三仁汤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连朴饮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葛根芩连汤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预防

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后续体质介绍,敬请期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sltx/1148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通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