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久咳要细察是外感还是内伤,外感易于处理,内伤则棘手难医,以其病在根本也。
凡治内伤咳嗽,当以滋阴为主,宜一阴煎、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择而加减用之。
但有元阳下亏,生气不布,以致脾困于中,肺困于上,而为喘促,为痞满,为痰涎呕恶,为泄泻畏寒。凡脉见细弱,证见虚寒,咳嗽不已者,皆不宜治咳,但补其阳,而咳自愈。
如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丸、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理中汤、劫劳汤(白芍、人参、炙草、黄芪、当归、熟地、五味子、半夏、阿胶),可随证选用。
对于现代医学所说之“肺气肿”,症见咳痰多白沫,兼有喘促,夜重昼轻,舌苔白,脉虚者,属本虚标实,余曾自制保肺汤以扶正祛邪。
处方:党参12克、黄芪18克、麦冬12克、五味子(捣)6克、贝母12克、百部6克、苏子9克、葶苈子(炒、捣)4.5克、前胡9克、桔梗6克、半夏9克、橘红6克、枳壳6克、杏仁9克、山药18克、炙甘草6克、红枣4枚(去核),水煎服。
肾虚者,加枸杞子12克、菟丝子15克、青娥丸10克。
此属内伤虚损之疾,治不易,恢复亦难,学者宜细心体察之。
本文选摘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岳美中原著,陈可冀主编,年3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人民日报:中医别丢了自信
没有中医的“抗疫模式”很可怕,“西方普遍难以应对”
温病学(1-72)
刘景源
中医基础理论(88~90)潘毅教授
郝万山讲《伤寒论》33集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通草(第97期)
声明:本平台发布部分内容来自公开资料或者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如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亲
如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看到。如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