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
有排讲
通草画-春祭
通草画,全称叫通草纸水彩画,就是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通草纸是古代广州画人作画时常用的纸。这种纸其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通过纸浆法制造的纸,而是从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为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
由于切割的树茎大小有限,因此每张纸都只有两三只巴掌那么大。通草纸虽小,却非常适合水彩画运色着墨的需要,当水彩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时,经过光的折射,能够呈现斑斓缤纷的效果,更可媲美漆器或刺绣,因此很受画师喜爱。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春祭之俗,早在汉代就已兴起。中国人几千年来以农立国。劝农是历代地方官的重要职责。汉代塑土为牛,以策励春耕。官府在立春这天,都要举行“迎春”、“鞭春”大典,仪式庄严隆重。
这组馆藏(清)通草水彩春祭图有六幅,虽然并不是完整的一套,但对于当时春祭的一些仪式习俗,从中可见一斑。
两名骑马官员,在牵马人的引领下前往举行春祭仪式的场地,后面还有两名随从扛着祭品。
一位人员举着祭旗,走在队伍前面,后面跟随着扛祭祀用具的随从,当中还有两名敲铜锣表演的人员。
图中反映了八位人员正在举行拜牛的场景,其中一位是祭司,站在神桌前,左手牵牛,右手举着稻穗,牛的头上挂着红色的彩带。神桌上摆放了两根蜡烛和香炉以及祭品,神桌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乐师,一位正在吹着长笛,另一位敲锣伴奏,还有一名侍者拿着酒壶,正走向跪在地上的一位一品官员,其余三位一品官员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他们正在举行拜牛仪式。
拜牛仪式结束后,人们将牛和祭司抬去农田,后面还紧跟随两名随祀人员。
农田祭祀仪式。祭司站在神桌前,五位随从正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还有一位长者拿着拐杖前来助阵。
图中展示六位仪仗人员手持铁叉、长矛、长枪,正在举行表演仪式。
参考书籍:
广州市荔湾区艺术档案局、十三行博物馆编《王恒冯杰伉俪捐赠通草画》
以上资料由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