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达石榴姑娘
石榴红,梨子青。
绒赞卡瓦格博,雪山之神看护的地方——西当、斯农、君达、果念……一个个村落散布于高峡深谷,如同一个个生命的绿洲被澜沧江一带相连。
这里有石榴、梨、核桃,有故事,有传说。
在这里,秋冬能听到果实坠落泥土的声音。春夏间,看繁花开放,看果子慢慢长大。
大山大河,生生不息,川流到海。它造就我们,我们却反噬其身。
“世上没有真正的魔鬼,人就是魔鬼。保护一切的是人,残杀一切的也是人。”卡瓦格博坐怀里的崩村,阿尼通老人一面悲陈,一面细述。
“卡瓦格博是植物的发源地。肩上有三颗星,太阳、月亮和星星。身上有冰川,冰川是金银财宝。下面的村庄,有各种粮食、果子。神山所在,种什么养什么都合适。因为,它给予我们生存的机会。”
从雪岭到奔涌的江水,落差超过米的高山峡谷里,成就了多种生物及人类文化迁徙与交融的廊道,也形成了它们并存的格局。这里是许多生命的基因发源之所,养育着丰富的原生果木种质资源。但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改变形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这样的生命以及当地人千百年来藉由采集、驯养得出的智慧,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石榴标本照
1圣果石榴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是耳熟能详的中土民谚。在我们调查过程所见之处,藏民都将石榴作为长年的供品,献祭在神龛之上。
石榴,这种古老的果树,在人类文明的世界里,承载着无数神奇的传说与信义。
古罗马人相信它是伊甸园的“生命之树”,是“上帝的食物,”象征着“永生不死”。
在希腊神话中,它是爱与美的女神,又是花神、植物之母——阿芙洛狄忒的圣物与象征,因此人们祭献给她的植物包括石榴树,更把石榴纹饰的瓶钵作为神庙祭祀的礼器使用。
古波斯人称它为“太阳的圣树”。阿拉伯人把石榴与橄榄、无花果并称“天堂之园三圣果”。
在印度文化中,佛教认为石榴可破除魔障,故称石榴为“吉祥果”,又名“婆罗果”。佛教艺术中鬼子母、叶衣观音、孔雀明王、七俱胝佛母均以石榴为其持物。
石榴果实饱满、圆润,色泽热烈,代表不可抗拒的诱惑,热情的西班牙人将石榴定为自己的国花。有犹太学者认为,当初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吃的“禁果”不是苹果,而是石榴。
成书于公元前11至前9世纪的《荷马史诗》,讲到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率部返回故乡,途经“忘忧果之岛”,岛民给水手吃了香甜的忘忧果——石榴。这充满魔力的果实,让他们乐不思蜀。无奈之下,尤利西斯把他们绑在桅杆上强行起航。一路上,塞壬女妖凄艳的歌声和石榴齿颊的留芳,令漂泊者失去乡愁,甚至让他们迷失在幻海中。
石榴花火红艳丽,姿态奔放,喻示女性之美,也是热烈的情感象征。维吾尔语叫石榴为阿娜尔anar,源自母亲ana。维吾尔女性名字“阿娜尔罕”(石榴姑娘)和“阿娜尔古丽”(石榴花)都是源自石榴。旧约《雅歌》甚至用石榴来形容所罗门王喜爱的姑娘:“你的两颊裹在帕子内,如同一块石榴。”武则天的诗《如意娘》写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石榴裙一说,大致起源于此。
石榴花开在农历五月,传说中的石榴花神是五月五出生的钟馗。此时瘟疫易行,而古人认为瘟疫由恶鬼和恶神带来,所以请鬼钟馗来看守。民间绘制的钟馗像,常在耳旁插上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有“榴花攘瘟剪五毒”之说。“
“红花(石榴花)是皇帝,红花辟邪气”,是潮汕农村地区的俗语,人们把石榴花作为避邪祛凶之物。
佛家说“佛的弟子如同石榴子一样多”。俗语称“石榴开百子”。石榴内果“千房同膜,千子像一个”,是团圆的象征,也蕴意多子多福。“天官赐福”图中常见一身朝服的天官(福神),手抱五个善童,善童分别捧着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鲤鱼灯等吉祥物。
《尤利西斯与赛壬》(UlyssesandtheSirens)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WilliamWaterhouse作
年,布面油画
石榴科仅1个属,2个种,我国栽培的只有1个种,即石榴(PunicagranatumL.)。在印度洋的索克特拉(Socotra)岛,科学家曾发现1种石榴属的野生种(Punicaprotopunica)。
瑞士植物学家德堪多(A.deCandolle)对石榴原产地进行过研究,结论是“波斯及其邻近国家”,即库尔德斯坦、伊朗、阿富汗、俾路支(今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一部分)一带。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中提到石榴是新月沃地最早驯化的果树之一。旧约《圣经》说,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就在肥沃的新月地带,栽种了石榴,并且爱饮用石榴汁酿造的香酒。
中国内地在汉代已经引种,不会晚于3世纪后半叶。晋郭义恭《广志》云:“安石榴有甜酸两种。”晋崔豹《古今注》云:“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壶甘。”晋潘岳的《安石榴赋》中有“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的赞誉。
这都因为石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为17%,总含糖量为8.5%-12.8%,总酸为2.14%-5.3%,果汁中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矿物质元素,特别是磷、钙、铁的含量较高。
石榴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李时珍在文献中将石榴区分为甘石榴和酸石榴,认为其功效差别极大。现代科技知识指出,石榴丰富的果酸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生津解渴,能参与人体代谢,防止糖转化为脂肪,对于减肥、防胖、健美有一定效用。其单宁与蛋白质结合,能保护胃肠及尿路粘膜,消炎止痛。果胶质能帮助排除机体的胆固醇,对预防心血管病有一定作用,等等。
石榴的果实、种子、果皮、根皮、花、叶均可入药。许多古医书中记载了石榴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酸石榴“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滇南本草》载石榴皮“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石榴叶“治跌打损伤,敷患处”,石榴根“走经络”;《晶珠本草》记载“藏药赛朱(石榴子)根治胃病,提升胃温,治培根寒症”。另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甜者谓之天浆,能医石毒”。
有学者近年收集到含石榴子藏药方剂首,主治疾病共有种,其核心方剂为四味石榴散(石榴子、桂皮、豆蔻、荜茇)。
集体访谈工作照
2调查见闻
“KademeiKongzenong(嘴小肚大,里面装满小砂石)。”这是云岭一线人们熟知的石榴谜语。
年9月至11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支持下,我们走进德钦县云岭乡澜沧江两岸的10余个村落,访问了12种乡土果木,有酸石榴、甜石榴、核桃、梨、板栗、香橼、侧柏、黄果、野柿子和当地花椒等。收集到个人问卷份,有效问卷约80份;开展了4次集体/小组参与式调查。石榴是我们重点探询和观察的对象。
这里的乡土石榴主要有三种,ZhongsiSibo甜石榴,SijiuSibo酸石榴,JuezhaAijiaSibo酸甜石榴。“Zhongsi”为山上一种黑红色甜果,借用其名。近年引进的新品种石榴,并不为乡民看好,大家更接受酸石榴及口感较好的酸甜石榴。新品种在这里种出来,“种皮厚而多、子少,籽色白而大,水分少”,“颜色、口感都不好,储存期也短”。再依药用价值来看,酸石榴更可取。
相对于甜石榴,酸石榴有这样一些生物学特征:
小乔木,数十年树龄的植株胸径不过碗口粗,枝条发绵,弯折不断,叶片窄长;
较易繁育,扦插成活率较高,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生长历史较长;
常见连片丛生,往往老根、老桩发新枝;
果实红皮,红籽,味道极酸;
个体较小,果嘴(花萼发育而成)张开;
10月中旬到11月初成熟;
储藏时间更长,可存放到来年四五月间。
在文化认同与经济价值的考量下,石榴是一个特例。多数乡土果木经济价值不高且产量不大,所获果实除自食、自用外,少部分进入市场交易。如前些年核桃价格较高,四处有人收购,于是大量种植。近年来,几乎无人问津,一斤两三元钱也没人要;老树、大树的果实往往任由其自行掉落、自有捡拾,因为“请人上树打核桃,收入还不够付工钱”,而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也不屑于核桃的收益,甚至有人砍伐老树作木材出售,一棵一两万元。
相对于其他乡土果木,石榴的文化地位较高,市场价值还算不错,价格大致在10-15元/斤,利用方式主要包括:自售、自食、赠送亲友、医药、礼仪。当地人普遍熟知石榴的一般药用方法与功效:石榴果皮加梨,或黄果皮,煮水饮用,治疗感冒、咳嗽,对高血压有疗效。
访问对象对乡土果木经济价值评判结果
除了市场或经济作用,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对乡土果木种植造成威胁的因素有病虫害、外部农业资源侵袭,以及传统文化流失,缺乏保护意识等。
近年来,在气候及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影响下,使得原来“不曾见过”的粉虱等病害虫开始危害石榴等本地果木,致使果木出现叶片、花朵大量衰落,果实腐烂等症状。
调查发现,云岭乡百余公里沿江一线的两岸村落,粉虱随风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且严重的虫害,石榴几乎没有能够幸免的。
对于果木资源,“野性”“自然”是一种关键文化态度,藏民传统上习惯于任其自然生长,不予干扰,不施用农药、化肥,顶多修剪枝条。“祖祖辈辈,天地给多少,就得多少。”
随着传统文化与知识的流失,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药、化肥也开始向果木施放。一些村民对农药心有余悸。“有的人不敢去葡萄地了,皮肤过敏,头晕,那里几乎每星期都要喷洒农药、营养液。”但对粉虱的危害,普遍没有找到适用的处理方法,“不知道该用什么药”。由此,当地果木资源面临重大威胁。
日咀村鲁茸都吉家的石榴树生长在庭院周边,田地边缘。以往多有种植,且多为老树。现在越来越少,“这几年,老的老了,干的干了……”
摇动石榴枝条,粉虱劈头盖脸飞舞。鲁茸都吉说:“这三年来,粉虱虫害严重。开花时没有,7月以后出现。”
大量花朵开放至叶片长出时即掉落,后期挂在树上的果实也逐个腐烂掉下来。最后挂果稀少,且果实瘦小。“今年基本没有收成了,自己吃的都困难。”
岁近60的鲁茸都吉认为,这与环境变化有关。这些年来,气温明显升高。“年轻时候没有什么蚊虫,夏天晚上都是敞着门窗睡,到土掌房顶上睡,现在没蚊帐就没法睡觉了。冬天常有大雪,这几年只在山尖上才见。”
他说,以前种不出来的很多蔬菜,现在都可以种了,品种丰富、高产了。但也出现了许多不知名的病虫害,梨树、核桃、桃子、石榴……所有果木都受影响。
他怀疑是外来品种,比如葡萄,带来了这些病虫害。如果不解决,这些树都完了。“死不了的,也不会结果”,“这些老品种果树以后可能没有了”。
乡土果木种植的威胁因素
石榴树叶片背面密布的粉虱
3绒赞卡瓦格博的果园
月光漫下山坡
老核桃树泊在半明半暗里
冒出墙头的石榴树
影子被拽进空荡荡的院子
掖在被窝里的教科书
弥散着植物的气味
和关于一座雪山的传说
(《山村学校》,作者:扎西尼玛,摘自《德钦文学作品集》)
在荣宗村,76岁的老人阿吉向我们讲述了村落的来历。
他说,这里曾经是海底,万年前,没有人类居住。澜沧江穿山而去,五六千年前,江水落下,人们发现了卡瓦格博地方,才住下来。
我们怀疑,“荣宗”与“绒赞”是同音词,意思是“大山与大河交汇的地方”。
为了便于我们记录,阿吉用藏语叙述了近半个小时。
这个故事的长版本“可以讲一个晚上”。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古语。同行的翻译,其中一位年近50岁,也听不大懂,不敢胡乱应付。
阿吉的故事中说到,天地成就后,“世界之神”卡瓦格博请来周边各地诸神抽签,隔山怒江边的察瓦龙善于聚集财富,而澜沧江边的云岭一线成为——“卡瓦格博的园地”,种植粮食和果木。
年,我国学者考察西藏果树资源时发现,在三江流域海拔-0m的察隅河两岸荒坡上分布有大量野生石榴群落,其中酸石榴占99.4%,甜石榴占0.6%。三江流域是十分闭塞的峡谷区,人工传播石榴种质十分困难,但该地区是否为石榴原产地之一还有待研究。
云岭乡澜沧江一线各村落,常见一种青梨,藏语称Sinan,且多为百年以上的老树。53岁的果念村民阿纳吉家田地边就有一棵,树龄估计年以上,树高约9m,胸径约92.6cm。
我们一行去看望它,在树脚捡食散落一地的果实。阿纳吉说,这叫“法国青梨”,是法国传教士带来的树种。然而,它明显属于川滇砂梨品种,口感清脆,石细胞不少,又有一股独有的香味。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玲牵头组织,由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梨基因组研究组,绘制完成了世界第一个梨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研究成果《梨的基因组》“Thegenomeofpear(PyrusbretschneideriRehd.)”于年在权威刊物“GenomeResearch”(《基因组研究》)上发表,其中揭示:梨起源于中国西部或西南部。
果念村村民告诉我们,Sinan在村里还有10来棵。果实摘下后可发酵变黑,是德钦地方风味。制作干片,“以往一碗一碗的卖”。本村原来还有芝麻梨Xiasilu,耐储存;有Siqu,皮薄,味稍酸,水分多;另有果实带花纹的品种,藏语称之为Sicha,最后一棵老树在年左右干枯。
果念村古梨树和它的主人阿纳吉
三江流域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它拥有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它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第一位。石榴、核桃、梨,这些乡土果木所代表的基因库,正是这一地区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生活的来源和依托,同时也是他们为人类社会守护的希望。
在君达村,村民说石榴树已经栽培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现在,村里还育有旧时的老树,“WulewuleiSiboSong,DeleyDeleyLaohanmang”(很久很久以前的石榴树,民国时就有了)。
君达村是传统酸石榴产地,也向周边地区提供种苗及种植知识,影响力达德钦、中甸等地,买家众多。可以说,已经成为地方品牌,村民以此为傲。
因距德饮县城较近,约15公里的路程,出售较为便利,甚至有部分预订,买主到村里自摘、自取。社会经济价值较高,地方政府和产业协会也在大力推广,村民较为重视,近年来开始成片种植。全村14户人家,平均每户棵,约0-棵,种植面积约70-80亩,年产量约10-15吨。
相较周边其他村落,君达村民展现出更丰富、更具创造性的石榴知识。比如,传统为老枝去掉树叶盘条、压条繁殖,但发芽多、枝丫多,树长不大;现在引入科学种植方法,改为直接扦插,成活率很高,树型好,几年就挂果。
高山峡谷间的石榴与核桃
4天地间的灵性之语
崩村的阿尼通老人,用他一生的经历,写就了天地间的灵性之语。
“年,十一世班禅来到我们这个地方。那时候我大病一场,发疯25天。恍惚间,山上的动物都跑到我家,说它们还在,灵魂不死。
野生动物打得太多了。年‘自卫反击战’,我当过民兵营长,枪法好,一百米打一杆烟,两百米打一个鸡蛋,野生动物跑不脱我的枪口。
那时候,老百姓生活也困难。我打猎,不求财,自己拿一腿,别的都分给大家吃,肉给他们,皮子也给他们。
卡瓦格博神告诉我,‘你自己好好想一下,马鹿也好,獐子也好……兔子打了上千个。你有父母、娃娃,他们也有父母、娃娃,如果像你一样,把你的父母、娃娃打掉,你怎么想?’
‘你只打到了它们的皮肉’,卡瓦格博神说,‘枪声一响,猎狗一叫,所有的野生动物惊慌失措地逃跑,有的被枪打死,有的从悬崖摔下。你要深思,它们没有文化、语言,被人类来欺负。’”
从此,阿尼通放下枪,不再打猎,转而投身环境保护工作。年起组织了卡瓦格博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协会,也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组织的活动。
阿尼通说,“八大江都从藏区流下,我们在上游,要保护好环境,不然下游的人怎么过?”
他告诫村里种植葡萄的老板,以前只重视产量,不重视空气、土壤、阳光……一棵葡萄上养三十枝以上,一枝五六串。太密集了,风、雨、阳光都透不进去,里面各种动物进去了,外面靠撒农药维持。这是谋财害命。
种葡萄,最好行距六尺、株距三尺,一棵葡萄上只养十枝,最多不超过十二枝,一枝上只养一串。邓小平说“市场就是战场,质量就是生命”,没有质量,生存就困难了。
现在,好多核桃树、梨树干死,因为搞三面光水渠,洒除草剂……“地里面,好虫也有,坏虫也有,农药多了,都被杀害。田边地角不敢在了,它们就爬到果树上,核桃、石榴、黄果这些上面,钻孔、打洞,树也干了。”
外来物种也带来了病虫害破坏,旁边一个村有人从外国买来仙人掌,叫亲戚朋友种。结果,仙人掌里有虫,晚上三点钟以后出来,四点半至五点回窝,把田里种的苗吃完了。农药也对付不了它。村里的果木因此深受其害。
性灵无处不在。
卡瓦格博封山时,高僧们七天七夜加持后埋下几个土罐,里面装满金银财宝、上千种植物的种子,也放一些水,意味着汇集了众多江河。土罐埋起来,封山了,叫人们不能再乱砍滥伐。如果盖房子需要采料,必须烧香、磕头请求山神同意,“不要惩罚我”。
卡瓦格博有八方守护神,“从来没有人登顶,就因为山神地方需要有敬畏心”。
在本文结尾之处,特引用流传在青海玉树地区的一份木刻祷文《绒赞卡瓦格博》,以示天地无极。诗句中,厄旺为藏语“空性真如”音译;多玛,是用酥油和糌粑等制作的塔形供品。
“在光虹交接的地界
南方察瓦龙河谷
厄旺教法之垫上
雄踞绒赞卡瓦格博
山体如竖立的长矛
山尖似白色的多玛
色彩如张挂的白绸
……我向您祈祷,请悲悯”
阿尼通老人讲述生态观及人生故事
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之南公益影像
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
协作:芽木科技
指导:付瑶、扎西尼玛
藏语翻译:张雄英
执行:杨青、李建文、李学高
报告人:杨青
数据分析:王家贺、和秀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