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贸遗珍:被遗忘的博物通草画—LIAN的原画展沙龙》
年7月8日
15:00-17:30
博物绘画发展中心
(阜成门地铁附近,报名成功可获得详细地址)
LIAN的博物画原画展《海贸遗珍—被遗忘的博物通草画》将在7月8日本周日正式拉开帷幕,共展出19世纪外销博物通草原作24幅,展览将于8月中结束。
LIAN为这次展览专门制作了环保仿旧画框,和有历史感的原画放在一起让人有一种复归温暖和沉静的感觉。昨天布展的时候,我们拿着一百多年前的通草画作横着竖着侧着各种端详,非常兴奋也很好奇,这些清末画师们是如何在如此单薄脆弱的纸上作画的?而且感觉多处都是反复上色,最终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效果,让人不由得想上手感受一下。不管怎样,这些问题还是留待周末沙龙揭晓吧。我们第一时间拍下了照片跟大家分享~
LIAN制作的环保画框上漆做成仿旧效果
装框布展——触摸一百多年前的博物画
特殊的材料使得视觉呈现非常立体
描绘花朵、蝴蝶的颜料还夹杂着金粉,具有装饰意味
通草,也被写作“蓪草”,它是用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五加科脱通木茎髓制作而成的一种特殊画材。
把通草纸应用于绘制通草画常常在19世纪广州地区的外销艺术品中见到,据英国学者伊凡·威廉斯先生考证,内森·邓肯在年12月之前从中国带给艾萨克·库珀·琼斯小女儿的一套通草画册,这是有据可查最早制作的一批通草画。
而通草画英文翻译成"ricepaperpainting”米纸画,其实是由于外国人因为纸的颜色白而误认为是中国人用大米制成的缘故。
手工作坊市井百态
一组12张茶叶题材清代广州外销通草画之一分类拣选
19世纪中期是通草画制作的高峰,这一时期广州的通商口岸有专门的本地画家群体为西方人生产这一类艺术作品。据史料记载,年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约有30家店经销通草画,大的经销店曾雇佣两三千人制作通草画。
通草画的盛行出现在摄像术发明之前,它们是西方人对中国事物的图像记录。这一时期通草画的种类非常丰富,有描绘中国人日常生活百态的职业图,也有介绍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风情图,在这其中还有许多通草画描绘了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动植物图像。
哈佛大学藏19世纪中国外销通草画(扁豆和疑似黄裳眼蛱蝶)
LIAN此次展出就是这一类博物通草画,以植物类为主,另外还有部分昆虫和鸟类通草画。今天我们除了能在英国自然博物馆等专业级别的收藏机构看到当年为博物学家专门定制的水彩博物绘画,更多能见到的正是这类为普通西方人士绘制的博物通草画,通过这些博物通草画我们能全面的了解到19世纪博物绘画鼎盛时期在华西方人对中国动植物资源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sltx/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