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通草 > 小通草生理特性 > 正文 > 正文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经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7 15:04:31

“补中益气汤”出于《脾胃论》,为李东垣所创。李氏处于金元异族入侵时代,战乱频繁,天灾人祸交集,名不聊生,饥寒交迫,故患脾胃虚弱病者殊多。李氏根据长期医疗实践观察,创《脾胃论》学说,得出“胃土为本”之结论,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活人无算,对祖国医学贡献甚巨。

补中益气汤:炙黄芪、人参、柴胡、当归、炙甘草、升麻、姜枣。水煎服。

主治:虚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而不愈。凡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脉虚或脉洪大而虚者皆宜之。

方中黄芪固卫气而实腠理;人参补元气;甘草补脾和中;三味合用,非但补益中气,且能除虚烦、解虚热;白术健脾;陈皮理气;当归和血养阴;升、柴引清阳;姜、枣调和荣卫。以甘温之品,配升清之味,乃补气升阳安中之主剂,治脾胃虚弱之良方也。

临床常用本方,然病有所偏胜,益见其效。分述如下。

一、关于内科

1.食滞

人有脾胃素虚,偶尔饮食过量,以致积滞不行,肚腹胀满,甚有痛感,时而暧气吞酸,精神不振,余于本方加山楂、麦芽、谷芽、焦楂,消补兼施,使中气振奋,食滞内消,积宿自行。

2.大便燥结

因中气匮乏而不能转运者,其证气息不足,面黄口和,脉微弱(与阳明燥结不同)。余于本方加胡麻仁、火麻仁,使中气足,转运有力,更稍佐滑润之品,则其结便自开。若见下焦虚寒,手足冰冷、脉微者,则加附子、肉桂,即可温而润之。

3.头痛

症见头痛,面色苍白,短气,昼轻夜重,遇寒益甚,时自汗,形体倦怠,不欲食,脉微弱者,此中气匮乏,清阳不能上荣,浊气不能下行。用本方加蔓荆子、薄荷、生姜、茯苓治之。盖本方补益脾胃,脾胃温和自能摄食以生气血,得升柴引清气上行;蔓荆、薄荷上清头目;茯苓导湿下走,故有补中气、升清阳、降浊阴之功,治气虚头痛。

4.虚劳

四肢无力、腰困背酸,面色苍白,步履困难,脉虚者,乃脾肾两虚也。用本方加鹿茸、枸杞、山萸、补骨脂、杜仲,助阳滋阴,病自能除。

5.腹痛

四肢厥逆,脉象沉细者,用本方加附子肉桂回阳补火,疗沉寒腹痛。

6.虚火

虚火上炎,口干心烦,颧红面热而体质虚损,脉弦细者,宜以甘温除热为原则。用本方加五味子、麦冬、黄连、远志。

7.气虚感冒

体虚而感风寒,或病后而患感冒,宜固中气兼疏风邪,用本方加桂枝以解肌,加苏叶以疏散,加羌活以祛风。

8.劳淋

小便涩痛,淋漓不断,遇劳益甚,乃气虚不摄,湿热下注而致。用本方加海金沙通利水道而止热痛;加木通清火通窍而利水湿;使中气足,湿热降,则淋痛自止。

9.脱肛

多由气虚不固,清阳下陷,闭敛失职所致。本方中加五味子、五倍子、白芍、浮小麦等收敛固脱之味,收效甚佳。

10.遗尿

多因肾虚膀胱失约所致,然有脾肾两虚者,症见气短脉虚,用本汤加金樱子二两服之甚效。盖金樱子味酸而涩,益肾涩溺,重用于补中益气汤中,则中气既足,固涩有力。

11.遗精

劳力过度,脾胃受伤,食减便溏,渐至心肾不交,梦遗失精,以本方补中益气。加补骨脂、巴戟、五味子、龙骨,补肾敛精、强阴止脱脂味,则遗精自能止。

二、关于妇科

1.阴挺

妇女子宫下垂,甚有脱出三、四寸者,若见体脉俱虚,用本方加量。黄芪一两至二两,白术、当归、党参各一钱至三钱,陈皮、甘草,随症酌用,更加五倍子三钱至四钱,使补中升阳收脱之功俱备,固见效神速。若产育努伤,或产后过劳而患此症,在家阿胶、熟地以生阴血始。

2.血崩

妇女突然血崩不止而晕厥者,面色苍白,汗出淋漓,气息低微,脉象虚弱者,急应固气以摄血,多用补中益气汤小剂,送下没药、血竭末各五分,二剂血止,数剂而愈。因阴血大伤之后,不宜骤用升提,故用小剂较为稳妥。

3.经血不止

面色苍白,唇青舌淡,头目眩晕,心悸腰痛,脉细而迟者。用本方加熟地炭一两、生地炭五钱、棕榈炭五钱、荆芥炭三钱、姜炭三钱,三剂而血止而愈。

4.血晕

临产劳力过度,精神疲倦,恶露不尽头晕眼花,甚至闷绝,昏不知人,脉虚无力者。用本方加桃仁一钱、红花一钱、没药二钱、血竭一钱,于补中益气和血消瘀,则昏迷自醒。

5.胞衣不落

因元气虚弱,送下无力,身冷腰困,心悸气短,脉象虚细者,将枸杞、龟板、鳖甲、香附加入本汤煎服。一剂而下,以其补中而兼通任脉。

6.下乳

因气血虚弱,不能生化乳汁,故乳少或不通。用本方加通草、蒲公英、路路通、天花粉等。

7.妊娠水肿

或头目,或两足,或膝下,甚或全身皆肿,乃因脾虚起败,湿邪乘虚而至,积聚而成肿。以本汤去姜枣加茯苓一两,气旺则血旺,运化力强,水湿可散;加以重用茯苓,以利湿邪,则肿胀自消。

三、其他

(1)疮疡气虚:体弱不支,如属阴证,用本方加附子、干姜以补气回阳,使阴毒转阳,则可促速愈;如系阳证则加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固气而散毒,则疮疡自痊。

(2)闷疹不出:患热疹,下之失当,损伤元气,使疹出而不透,时隐时现,身虚热,嗜卧,脉微弱,舌苔白腻者,多以本方小剂与之甚效;若四肢厥逆、恶寒、脉沉微者,少加附子、肉桂以温之,中气则复,自能托邪外达,疹可齐出,然后消息调养。

结语:临床使用本方数十年,凡遇脾胃虚弱,清阳下陷之证,随症加减运用,效果确实良好。人之伤于脾胃者居多,故本方应用范围较广,治之得宜,确有不可思议之妙。

本方为升提中气之剂,若阴虚或阳虚于下者,均非所宜。如热病初起,脉症俱实者;热病后期真阴耗伤而见脉细弱及阴虚血少者,皆为本方所忌也。

本方甘温能除大热,乃指虚证而言,临证应与白虎汤证烦渴欲饮之大热、外感风寒发热恶寒之发热详加鉴别,以防误用也。

笔者参与编辑之《攻癌救命录》正式出版,兄长张胜兵亲笔签名赠书。

张利兵简介:

张利兵,号中医鬼才,祖籍湖北汉川,本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幼受到中医启蒙,兄长张胜兵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的关门弟子,本人多年一直受到家传中医影响,更受到国医大师的熏陶,在兄长张胜兵医师的指导下用纯中医和针灸的方法为周边居民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给周围群众解决疾苦。本人受邀"中俄一带一路"国际中药发展论坛演讲特约嘉宾,演讲论文收录于其中。这些年我跟兄长不断学习中医尤其是对不孕症,各种肿瘤有独特的见解并协助兄长编写了《医门推敲》《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系列书,现在武汉有自己的工作室,主治颈肩腰腿疼痛,中医内科,外科,儿科,男科、妇科,各种肿瘤,结石,以及面瘫,风湿,类风湿等各种疑难杂症。治愈不孕症,各种肿瘤多例,在周边范围小有名气。

张利兵手机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sltx/860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通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