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轻松学习同步课堂”,这样您就每天可以收到最新教育资讯,最优质的同步课堂学习微课程,课程全部由名师讲解。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 )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点拨:排斥的一定带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根据上面的两个规律进行判断.
活动5:学生自学课本33页到34页的内容,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自己叙述出原子结构;
(2)试着分析出摩擦起电的原因。
归纳总结:
(1)原子结构: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探究点二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实验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归纳总结:(1)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2)善于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板书设计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反思
两种电荷这一节是电学的初始课,因此上好这一课,对于学好电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学生对电学课的第一印象,所以,它不仅担负着掌握电荷初步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激发学生对电学兴趣的任务。基于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尽可能的设计了实验,而且把它设计成探究性试验,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兴趣。如果使用验证性试验,可以节省好多时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因为那样就缺少了神秘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虽看似浅显,但知识点多,给人凌乱而繁杂之感。而且由于化学知识滞后,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导电能力不同的原因理解起来都非常困难。因此课堂容量还是不小的。故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法,让所有学生都弄明白。
配套练习
第1节两种电荷
一、填空题
1、物理学中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_____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_______程度(填“潮湿”或“干燥”),以防止因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3、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散热风扇上会粘很多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时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可以_______轻小物体的缘故。验电器是根据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________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__________带电。(均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5、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______电。
二、选择题
6、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一定带负电
7、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8、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B排斥A,B吸引C,则把A和C靠近时,将
()
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
C.没有作用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10、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A.该物体中只有电子
B.该物体没有质子
C.该物体得到了电子
D.该物体得到了质子
1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消失了
12、用手拿一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
A.带正电B.带负电
C.带正电或带负电不能确定D.不带电
13、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地时,金属箔就闭合,这是因为()
A.金属箔中电子转移到大地
B.金属箔中质子转移到大地
C.大地上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D.大地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14、下列四组物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A.人、大地、油
B.金属、电木、橡胶
C.石墨、大地、盐水
D.玻璃、纯水、陶瓷
15、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
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
C.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D.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
三、简答题
16、运送汽油的汽车,在它的车尾装有一根铁链条拖在地上,这是为什么?
17、在干燥的季节里,人们穿着化纤衣料的衣服时,衣服常会吸附在身上。请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18、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19、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怎样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呢?
20、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21、一位住在北京饭店的旅客对服务员抱怨说:“有好几次在饭店走道内与人握手或按电梯开关时,感到浑身一振,手臂发麻,一定是饭店内有什么地方漏电?”服务员说:“请放心,本店经过严格检查,没有漏电现象。”你能解释旅客遇到的情况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潮湿;摩擦起电
3、电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答案:可能一定
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它与通草球相吸引,通草球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说明它们所带的电荷一定是同种电荷,即通草球一定带电。
5、正 失去 同种电荷相排斥 负
二、选择题
6、A
7、A
解析:摩擦起电的原理,构成物质的原子外层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一方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一方带正电荷。梳子带负电是得到了电子,并不是失去了原子核。梳子带负电也不是摩擦起点创造了电荷。
8、A
9、D
10、C
11、A
12、D
13、D
14、C
15、C
三、简答题
16、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与油罐来回相互摩擦,使油罐聚集了大量的电荷,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会放出火花使汽油爆炸,在车尾装上一根铁链条可以把电荷引到地面,防止发生事故。
17、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人体和衣服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或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8、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捆扎绳摩擦起电;塑料绳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越多,斥力越大,散开得越大
19、摩擦的方法可使不同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后都可以带电,原因是因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是好的绝缘体,经摩擦产生的电不易传导走,所以带电,而金属棒和手(人体)都是好的导体,金属棒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易经金属棒和手传走了,所以无法带上电。本题易错点是由于不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不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不清楚摩擦起电的原因。
答:因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是好的绝缘体,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产生的不易传导走,经摩擦产生的电荷不易传导走,所以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能带电,而金属棒和手(人体)都是好的导体,金属棒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容易经金属棒和手传导到地上,使金属棒上没有多余的电荷而不带电。如果要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只要切断电荷传导的路径即可。简单的方法是将金属棒的一端用好的绝缘材料包起来拿在手中,即切断手与金属棒之间电荷传导的路径。
20、答案: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汽油和塑料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由于塑料是绝缘体,电荷不会传到地面,而是越积越多,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火花,使汽油燃烧,造成火灾或发生爆炸事故。
21、答案:北京的气候比较干燥,人体与衣服(尤其是化纤类织物)由于运动而相互摩擦产生了静电荷。且人体由于皮鞋、地毯等与大地隔离,这些静电荷在人体上积累逐渐增多,当手与别人的手或别的物体(包括开关等)靠近到接触时,会有放电现象发生,人就有了局部触电感觉。因为电荷有限,不会发生危险,如果经常洗手洗脸,或使室内空气保持一定温度可消除这种现象
—END—
小编注:“轻松学习同步课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syzy/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