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中医药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
我国传统中医药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毒性分级、中毒解救及炮制减毒思想等。
1.毒性分级思想
中医药的毒性分级思想在中医药理论形成之初就已逐步产生并持续发展。
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将药物按照功效及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首次将中药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个等级;明代《本草纲目》则将毒性中药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个等级;清代汪昂《本草易读》将毒性中药分为了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微有小毒五个等级。
2.配伍禁忌思想
中医药配伍禁忌思想与中药配伍用药的临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神农本草经》提出“勿用相恶相反”的配伍禁忌理论;金元时期,中药经典配伍禁忌理论“十八反”“十九畏”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配伍禁忌思想理论体系的成熟。至今,“十八反”“十九畏”仍然是中药配伍禁忌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3.妊娠禁忌思想
中药妊娠禁忌思想由来已久,早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就提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对妊娠用药进行了论述。
汉代《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瞿麦、牛膝等多味堕胎药物;魏晋时期的《本草经集注》专设了堕胎药项,并载药41种;唐代《产经》收载82种妊娠禁忌药;元代李果的《妊娠用药禁忌歌》:“蛻斑水蛭及虹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4.中毒解救思想
在传统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很早就提出了中药的中毒解救思想。
《本草经集注》提到“半夏毒,用生姜汁,煮干姜汁并解之”的解毒方法;葛洪《肘后备急方》则设有专篇论述中药解毒方法,详细记述了狼毒、雄黄、蜀椒、羊踯躅等多种毒性中药的解毒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药学著作中,也记述了多种中药的中毒解救方法,并列出了部分解毒方剂。
5.用药剂量与疗程
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用药剂量和疗程很早就受到临床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yfyl/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