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证
☆叶天士医案:治魏某,初诊脉数,淋浊愈后再发,腹胀便不爽,余滴更甚。
萆薢,猪苓,泽泻,通草,海金沙,牡丹皮,黄柏,蚕沙。
复诊:滞浊下行痛缓,改养阴通腑。
阿胶,生地黄,猪苓,泽泻,栀子,牡丹皮。
★寥笙注:本案属淋浊阴虚证。患者病程已久,此为愈后再发,阴分亦虚,故叶氏用猪苓汤化裁。腹胀便不爽,当是小腹胀,小便涩而不爽利,余滴更甚,故用分清导浊,清理下焦湿热为治。药后滞浊下行痛缓,故又以猪苓汤加减育阴利水,佐以疏肝泄热之丹、栀治之。猪苓汤为阳热伤阴,水气不能上敷下达,功能育阴利水,清湿热升肾水。
《伤寒论》原方: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9克,阿胶15克,滑石9克。
★寥笙注:方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甘寒,利窍泄热;阿胶甘平,滋阴润肺。初诊用分清导浊法,以萆薢性味苦平,利湿热,治小便混浊;海金沙性味甘寒,利水通淋,治小便淋痛;通草性味平淡,清热利水,治湿热内蕴;蚕沙性味辛温,和胃化浊,祛风止痛;牡丹皮性味苦寒,清肝热,凉血消瘀;黄柏苦寒,清热除湿,滋阴降火;栀子性味苦寒,解热除烦,凉血止血。复诊着重养阴,加生地黄之甘寒,以滋肾阴,则义无解蕴矣。叶氏用古方,最善加减化裁,师其意而不泥其方,运用从心,不愧妙手。
-END-有用就扩散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熊寥笙伤寒名案选新注》
作者/熊寥笙,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