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通草 > 小通草生理特性 > 正文 > 正文

攻克最后贫困堡垒来自挂牌督战村的蹲点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9 22:47:27
猫寨村:博士后的深情凝望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罗康毛扬周

核心提示:

  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正权的心中,张勇早已完全融入了猫寨村这个大家庭,他为全村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他和大家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认知里,没有博士后这个概念,他们印象中的张勇,是没一点架子、每次都骑着摩托车来和他们无话不说的邻家大男孩。

  在驻村帮扶队员、猫寨村前沿指挥所副指挥长杨勇的言语中,张勇是一面旗帜,他带着大家攻克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张勇和众多一线干部一样,对能够参与反贫困这场伟大的斗争充满自豪、无比珍惜,他们心里装着的是贫困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空山新雨后,猫寨景色新。

  6月19日,夏至前夕,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即将开启。这天一大早,望谟县乐旺镇猫寨村前沿指挥所,省发改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张勇把工作安排完毕,便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

  张勇计划再去看看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光照、老党员陶光财。结束后就要往县城赶,因为村里的1.2万只鸡到了出栏时间,他得去见几个客商,争取把这批鸡卖个好价钱。

  走出村委会办公楼,张勇回头望了望楼顶: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五星红旗的两侧,“听党话跟党走”6个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每一次凝望,张勇都会心潮澎湃;每一次凝望,那份发自内心的激动都会引来眼眶泛红。多天的驻村岁月里,他参与了猫寨村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一次次战斗,见证了这个村的蜕变和转身。他坚定不移地认为,是党的惠民政策让猫寨人逐渐过上幸福生活,是党指引着猫寨人走向美好明天。

  位于望谟县和黔南州罗甸县、安顺市紫云县三县交界处的猫寨村,因一座小山堡像一只坐着的猫而得名。这里地处麻山腹地,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98.8%,一山连着一山,土地贫瘠,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4.6%,属于深度贫困村。在省、州、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合力攻坚,到年,贫困发生率降至9.67%,49户人尚未摆脱贫困。

  张勇是铜仁市思南县人,清华大学博士后,年8月出站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贵州,年初,组织选派张勇到猫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张勇经历了两次重大选择。

  这样的选择,在别人的眼中,是大材小用,越走越低,可在张勇的心中,却是找到了人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论文实践地”。

  进村之前,张勇对猫寨村的贫困有着许多种想像。但真正进村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没有一块像样的坝子,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

  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退路,更不允许做选择题。张勇按照省、州、县工作部署,围绕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狠抓农村产业革命和就业扶贫“两业”全覆盖,同其他驻村帮扶队员、村干部深入共商,把一个个问题查找出来,详细制定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针对水井湾组不仅不通路、还长期缺水的实际,张勇和其他村干部一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修通了3.25公里的通组路,建成了备用水池和消毒设施,这个组的群众家家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猫寨村自然生态好,非常适宜中草药生长。在进村入户的过程中,张勇了解到村民有上山采药的习惯,他决定加大力度动员大家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种植通草亩。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张勇争取上级投入资金万元,建设通草种植基地产业路网及机耕道。村党支部书记陈正权介绍,按每亩多元计算,这一个产业每年将为种植户增加多万元收入。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张勇十分注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包括通草种植在内,亩珍珠李、亩花椒的种植、管理、销售各环节,都有党员领衔推动。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建成2万羽规模的生态鸡养殖场,发动村民养蜜蜂余桶。

  如今,这些产业也逐渐见到效益。首批鸡出栏预计收入50余万元,23户贫困户人受益;种植的亩通草长势良好,覆盖了50户贫困户人;亩珍珠李8月份可采摘,6月17日浙江余姚市慈善总会低塘分会下了一笔订单,6万元的订金已打到村的账户;养殖的蜜蜂15户贫困户已开始分红。同时,全村名劳动力中,今年人顺利外出务工;村里还针对低收入家庭增设公益岗位,解决了62人就业。

  19日这天,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光照家,张勇又详细查看了挂在墙上的精准扶贫连心袋,问问家里外出务工的孩子有没有打电话回来、工资收入怎么样;80岁老党员陶光财身体状况不是太好,每次下队路过,张勇都会到他家里看看,问问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只有做深了、做细了、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了,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信任党支部,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够得到充分激发。”张勇这样认为。

  驻村后不久,张勇特地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靠着这辆车,他能便捷地前往各个组及贫困群众家中,倾听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

  张勇的   张勇的住处在村委会办公楼三楼,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挂有蚊帐的床,下面整齐摆放着水鞋、胶鞋、运动鞋……床的一侧是一张书桌,案头上方的墙上,张贴着猫寨村各个组的卫星图,看着这些卫星图,张勇有了点亮猫寨夜空的想法,之后不久,他争取到了盏太阳能路灯,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夜间有了明亮的光。

  在床的另一头,挂着一把他读研究生时就用过的吉他。夜深人静时,他时不时拿来弹奏一下,他非常喜欢《在路上》这首歌,歌词中这样写道: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张勇说,他很荣幸能成为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的一名战士,他十分珍惜与猫寨村干部群众的战斗情,他立志要同全村干部群众一道通过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让党旗在猫寨村脱贫一线高高飘扬。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很多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资源匮乏、交通落后等因素制约,还有发展思路不清、缺乏内生动力,归根结底,还是村里缺少真正的“领路人”。

  村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村子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按照党中央部署,各级党委(党组)积极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

  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村党支部书记、村第一书记责任重大,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勇担光荣使命,带领群众发起总攻、夺取全胜。

  张勇赶上了这个时代、抓住了这个机遇,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以自身宽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深入践行“做班子的带头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做发展的开路人”的谆谆教导;他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山村面貌、增强发展动力,为稳定脱贫夯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描绘蓝图;他的双脚接通“地气”,一步一步地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暖言细语温暖民心,拉近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距离。

  把汗水洒向大山间,把真情留在贫困村,博士后张勇写在大地上的这篇论文,着实精彩。

来源:中国黔西南   凡“中国黔西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sltx/8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通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