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长约3.25公里的通组路,是张勇驻村以后才建成的。水井湾组就在路的尽头,几座新建的房屋正在进行扫尾工程,一只拴在门口的看家狗汪汪地叫着,表示寨子里来了客人。水井湾有名无实,长期缺水,路也不通。年前,全组没有一个人进过城,村民吃水都得到山下去背。去年,张勇带领村干部想方设法争取到资金,不仅为水井湾修通了路,还让村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张勇这次来梁朝顺家,就是了解他家自来水使用情况。“现在应该不用去背水了吧,家里的自来水断过没有?”“没有断过,方便得很。”梁朝顺回答。以前没有水,只能把水桶放在背箩里下山去背。下山容易上山难,梁朝顺有一次背水回来,快到家时脚下打滑摔了一跤,桶破了,水洒了,他守着破桶大哭了一场。去年,通组路修到了家门口,蓄水池建起来,水从大池子流到小池子,再流进家中,吃水、出行都解决了,梁朝顺激动地说:“衷心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张书记为大家办了大好事。”
张勇在产业基地上记工作笔记猫寨村要摆脱贫困,发展产业是唯一出路。驻村后,张勇与县里派出的帮扶干部以及村干部一道,为村民脱贫致富寻找出路,带领村民发展以通草药材、珍珠李、花椒为主的种植业,以及以家禽、蜜蜂为主的养殖业。目前,村里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种植通草亩、珍珠李亩、花椒亩,覆盖农户上百户。此外,还动员村民养鸡2万羽,养蜂桶,覆盖贫困户多人。通过发展产业,年底,猫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实现增收元。从清华回到故乡,再走进麻山腹地的贫困乡村当驻村干部,对张勇而言,这一年多的驻村,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不仅是时空的变化,更是全新人生模式的切换。在猫寨村的每一天,张勇都有新的收获。尤其是当地干部群众在与贫穷作斗争中体现出来的勇敢和自信,以及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已成为他收获的宝贵财富。在村里,有一个关于“亲一口”的小故事为人津津乐道。张勇(右一)在贫困户家走访去年5月,张勇多方争取,成功申请到了万元资金,用于修建完善通草种植基地产业路网及机耕道。项目申报获批当天,张勇正在和猫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正权坐在一起吃饭。当张勇挂断电话宣布这个消息时,陈正权放下碗筷,沉默片刻,猛地抱住张勇狠狠地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这名58岁的苗族汉子用自己淳朴的方式,向张勇表达谢意。在现场的哄笑声中,害羞、尴尬慢慢褪去,阵阵暖意在张勇心中涌动。随着脱贫摘帽日期日益临近,工作节奏更快了。每天早上,一天的工作开始前,猫寨村脱贫攻坚指挥部都要组织全体人员唱歌,提振士气。《把一切献给党》《团结就是力量》《大山里的共产党员》等是每次必唱歌曲。“我们是大山里的共产党员,我们在大山里成长锻炼,我们坚韧的足迹,印满家乡田园……”每当激昂的旋律响起,张勇的心头力量倍增。“在驻村的一年多里,我一直都在书写一篇重要论文,那就是人生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张勇感慨说,基层工作经验说起来很简单,但真实工作中,会具体体现在每一次与干部群众打交道中,体现在处理每一件难事、急事中。“在这方面,我还是个正在努力学习的学生,这篇论文我可以说是从头开始。”眼下,望谟县正在全力“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确保如期实现摘掉贫困帽目标。“作为深度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有幸亲身参与这场轰轰烈烈的反贫困战争,见证这个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既感到责任重大,也感到使命光荣。”张勇说,县里和镇里派出的帮扶干部按照“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的要求,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每个人都没有怨言,只想着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拼搏的力量,也看到了大山未来的希望。”张勇在处理文件“今天是4月23日,距离冲刺结束还有68天……”夜晚,张勇冒雨回到自己简陋的宿舍,像往常一样打开笔记本,写下一天的工作进度和感悟。他写道:“猫寨村目前已实现了进寨路、串户路、饮水工程、教育资助、贫困户医疗保险全覆盖,党员干部精气神很足,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很大的改变,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一切都在向着胜利前进!”笔记的最后,他用力地写下四个字:猫寨必胜!宿舍的一角,一把吉他已蒙上灰尘。从读硕士研究生到博士,到博士后,再到驻村第一书记,这把吉他一直伴随着张勇,从成都到北京,从北京到贵阳,再到猫寨村。张勇自嘲是一名“伪文艺青年”,驻村一年多来,由于工作太忙,已经很久没有拨弄过心爱的吉他了。张勇说,他很荣幸能成为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的一名战士,参与和见证中国这场轰轰烈烈的反贫困战争,并将与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胜利。他说:“等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的那天,我一定要好好弹奏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曲子。”————/END/————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卫红黄诚克陈俎宇赵勇军唐波刘朝富编辑
叶小铜(实习)审核
彭鸧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tongcaoa.com/yfyl/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