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妈妈的女儿,21个月大。
年10月底感冒时出现睡前、睡中、快醒的时候吞咽声大的问题,吞咽时有时如同吞咽空气声,有时就是单纯的吞咽声大,大便稀。
年1月到3月期间我有帮忙写过建议方,前前后后用了20剂药,用药思路为先和少阳,再健脾理气和胃。返流及睡觉哭闹现象基本改善,大便成形。
4月下旬又开始返流,白天晚上睡觉因返流呛咳哭闹,那段时间妈妈喂母乳吃过麻辣牛肉,分析可能是诱因,但小孩子脾胃虚弱还是主要原因。我又帮写了一周建议方,方用健脾理气消积清内热思路,改善不明显。建议去找中医面诊。
4月底到7月中,在深圳一位中医处面诊。期间6月感冒咳嗽扁桃体红肿,因发热中医门诊不能收治,我又帮开过几天药,治好以后继续在中医处面诊调理反流及睡觉哭闹的问题。
医生认真负责,每次都有调整用药思路,症状时好时坏,总体效果不太好,医生也很头大说难搞。由于我之前写的方子效果也不好,所以yama妈妈每次问我医生方子如何,我都说我也没有好的思路,给不了建议,安心听医生的。
期间还去看过西医,西医开了力苏吃两周,和抗过敏药,吃了后返流情况更加严重,停了。
到7月初,我看到医生改用了破气理气思路,提醒不能久服,久服破气。那个方加减吃了有10付左右以后出现大便3-4天一次,很费力,但是大便并不干燥,返流情况也没有改善。随后医生开始改调理大便,效果也不佳。然后我前两周发烧给自己辩证的时候突然对她家反流的问题有些新思路,于是就有了这次辩证用药。
7.19-7.27
党参3,砂仁1,白术1.5,茯苓6,陈皮1,藿香2(后下),制半夏0.5,麦芽6,六神曲3,山楂6,黄连2,山栀子2,通草1.5,生姜0.3,加减。
服用第1剂,反馈“午睡前及午睡中吞咽声明显减少。晚上入睡前没有返流声,总体睡的比之前安稳很多,返流吞咽声还是有的,但是有好转,吞咽的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三四声。总体上睡眠质量和返流都比之前有明显好转。醒来的时候突然哭,可能有点不舒服。”
期间由于夜醒,嘴巴口腔溃疡,口水多等问题用过白芍、玄参、车前子、益智仁、黄芪、升麻进行加减调整。
这一周“小朋友服药期间睡前睡中快醒前的返流明显持续好转,并未出现反反复复情况,同时大便时间间隔由4天一次改善为2天一次。”
7.28
“小朋友晚上几乎没有返流,睡眠也是一觉睡到大天亮,大便1天1次。”至此,这次顽固性的返流问题历经3个半月,终于看到了曙光。但也丝毫不敢大意,嘱咐yama妈妈给小朋友饮食注意清淡,再吃几付药等状况稳定再加新的食物。
案:小朋友4天一次大便,大便时很用力,但不干,能看见食物残渣。她这是虚秘,不是实秘。所以要用升阳补气的思路,再加补气健脾祛湿消积稍加降气。这个方子中的用量配比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需要用心去想一想。
这个医案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医案会觉得“哇,蛋妈好厉害,医生都没搞定的,她居然能搞定!”。千万不能这么想。这位医生无论医德和医术都非常好,也不会乱开药,用量也比较轻。不是我有多厉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过程。
首先医生看病只有不到10分钟时间辩证,要在这么短时间内辩证准确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而我可以慢慢的问,想到什么问题就问什么,可能过一会又想到啥问题又问一下,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其次,可能有一些潜在的问题我并没有看出来的,而前几次医生的方子已经悄无声息的调理好了,我只是找到了最后一扇门的钥匙。而且即使是前几次方子都没有完全对症,对我来说是有参考作用的,避免走一些弯路,并且从之前用药的反应能印证我的辩证。
第二点是用量问题,我认为现在不少医生用量都偏重。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中药都是批量种植的,药效已经远比不上以前了,所以往往会用2倍甚至3倍的用量给病人开方以追求疗效。就我个人的用药经验,我觉得只要不是假药,它的疗效就在。中医看病就是一个阴阳调和的过程,用的就是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身体的偏性。这药的偏性不管批量养殖还是野生,都改变不会太大的。当然有些药选择道地药材效果就是会更好,这个地域和天气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总觉得是药三分毒,能用轻剂量就不要用重剂量,特别是小朋友,用量大了对肾脏肝脏也会增加额外的负担。所以我2岁左右小孩子用量大多1-3g,当然一些医食同源的药或者必须要用量大的药也不用束手束脚。我在大人用药也6-9g较多,15g以上的极少,有些比较贵的药分情况直接用散剂,也大多能有明显效果。
最后,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可医,有不可医,有些体质是遗传的,就是很容易在某些方面会出毛病,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去改善这个体质,去纠偏,但可能改变不了这个体质。可能这次好了,过一阵子饮食习惯不注意又犯了。我们对自己的体质有个了解,平时饮食及生活习惯注意平衡,那生病的几率就会小很多。比如说,一个阳虚体质的人,那平时就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多运动,如果阳虚还经常冰镇西瓜,冰淇淋,洗冷水澡这些操作,那生病是迟早的,神仙也救不了他。
注:
1、文中所有涉及的案例建议,仅供师承期间学习探讨咨询使用,若自行抓药,后果自负。本人不是执业医师,请及时就医。
2、本人工程师一枚,不是民间中医,在学医,不行医,只是偶尔朋友遇到问题来咨询,友情给出一点建议而已。不喜高谈阔论各种名家理论,若喜欢找人切磋辩论的中医爱好者请绕道。
3、欢迎临床中医前辈对文中案例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必心存感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